當前位置:首頁>行業(yè)資訊>全球新能源車市:增速放緩,“卷”到極致
發(fā)布日期:2023-12-8 來源:中國汽車報
編前:Clean Technica網(wǎng)站日前發(fā)布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今年9月,全球電動汽車(乘用車)銷量達到129萬輛,創(chuàng)下新的紀錄,同比增長23%,而去年同期同比增幅為51.7%;市占率與去年同期一樣,達17%。其中,純電動汽車占據(jù)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69%的份額,環(huán)比下降2個百分點。今年1~9月,全球電動汽車累計銷量為945.9萬輛,同比增長38.8%。
可以看出,與去年同期相比,全球電動汽車需求明顯放緩,這在歐美市場表現(xiàn)得尤為明顯,部分原因是美聯(lián)儲和歐洲央行近來持續(xù)加息,高利率抑制了消費者的購車需求。此時此刻,很多歐美消費者不愿再為電動汽車的高溢價埋單。
在電動汽車銷量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,新能源車市儼然已成為“紅!,“價格戰(zhàn)”成為今年以來新能源車市的關鍵詞。為了搶占市場份額,不少車企不得不選擇犧牲利潤而加入“價格戰(zhàn)”,將“卷”這個字演繹到*。尤其是中國市場,由于新能源汽車領域“玩家”眾多,“內(nèi)卷”程度尤甚。這一點從前三季度全球電動車型銷量20強榜單中,中國品牌車型占據(jù)15席就可見一斑。
市場篇
中國:頭部效應明顯,“內(nèi)卷”白熱化
中國汽車工業(yè)協(xié)會(以下簡稱“中汽協(xié)”)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今年前三季度,中國汽車產(chǎn)銷分別完成2107.5萬輛和2106.9萬輛,同比分別增長7.3%和8.2%。其中,新能源汽車產(chǎn)銷分別完成631.3萬輛和627.8萬輛,同比分別增長33.7%和37.5%,市場占有率達到29.8%。
在車型日益增多、價格持續(xù)下探等多種因素的推動下,新能源汽車繼續(xù)保持著較高的增速。這一方面來自于國內(nèi)市場的旺盛需求,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出口的大幅增長。今年前三季度627.8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中,國內(nèi)銷量占545.3萬輛,同比增長30.5%;出口82.5萬輛,同比增長1.1倍?梢钥闯,出口已經(jīng)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增長的重要動力,各大車企也加快了“出!辈椒,尤其瞄準了歐洲和以泰國為代表的東南亞市場。不過,隨著歐盟啟動針對中國產(chǎn)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(diào)查,未來出口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。
另外,中汽協(xié)副秘書長陳士華指出,前三季度的新能源汽車產(chǎn)銷規(guī)模已經(jīng)達到600多萬輛,從目前的趨勢來看,全年完成年初900萬輛的預測目標沒太大問題。另外,從單月來看,9月新能源汽車市占率為31.6%,10月為33.5%,根據(jù)中汽協(xié)的統(tǒng)計,從今年5月到10月,新能源汽車已經(jīng)連續(xù)6個月市占率超過30%。
從車企來看,今年前三季度,新能源汽車銷量前10位的企業(yè)集團銷量合計為545萬輛,同比增長50.4%,占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的86.8%,較去年同期高出7.5個百分點,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。尤其是前三家企業(yè)集團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達到54.3%。也就是說,三家企業(yè)集團瓜分了一半以上市場,頭部效應明顯。
事實上,進入今年以來,汽車市場需求放緩等因素,引發(fā)了車企之間激烈的價格競爭,新能源汽車行業(yè)的“內(nèi)卷”現(xiàn)象也日益嚴重,倒逼車企加速研發(fā),新車更新?lián)Q代周期大幅縮短,各種先進技術和配置爭相堆砌。不少此前堅守價格底線的新能源車企,也開始了瘋狂降價模式,包括理想、蔚來、小鵬等。新能源汽車市場的“內(nèi)卷”加劇,無疑是對車企的重大考驗,車企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,以適應市場的變化。
歐洲:純電力壓柴油,Model Y*暢銷
根據(jù)歐洲汽車制造商協(xié)會(ACEA)公布的數(shù)據(jù),今年前三季度,歐洲乘用車銷量合計為968.5萬輛,同比增長17%。
從動力類型來看,汽油車仍是歐洲消費者的*,市占率為36.6%;油電混合動力車次之,市占率為26%;純電動車銷量為147萬輛,同比增長47%,漲幅*高,市占率也從去年同期的12.1%提升至15.2%,超過柴油車,成為歐洲新車消費者的第三大選擇。相比之下,柴油車銷量微降至120萬輛,市占率也從去年同期的15.2%下滑至12.3%;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為72萬輛,同比增長4.8%,增速未能跑贏大盤,市占率從去年同期的8.3%下滑至7.4%。
總的來說,前三季度,歐洲電動汽車累計銷量接近220萬輛,市占率達到22.6%。相比之下,2022年全年歐洲電動汽車市占率為23%?梢钥闯觯m然歐洲電動汽車銷量實現(xiàn)增長,但市占率卻持平。原因之一是包括混動車、汽油車等在內(nèi),歐洲整體乘用車市場實現(xiàn)了大幅增長;另外一個原因是插混車銷量增速較低,某種程度上這也是政策導向所致。插混車的環(huán)保性在歐洲一直受到質(zhì)疑,歐盟今年通過的2035年“禁燃令”,插混車也在禁售范圍內(nèi),這使得很多車企減少了在插混領域的投入,將更多資源向純電動車領域傾斜。
惠譽和瑞銀等分析機構預測稱,歐洲電動汽車銷量增速在短期內(nèi)會放緩;葑u分析師安娜·白斯登表示,這主要是由于高利率以及經(jīng)濟增長放緩導致。瑞銀*近在一份報告中表示,與2023年相比,2024年歐洲電動汽車的增長幅度將放緩至15%,低于瑞銀今年預計的25%增幅。大眾集團首席執(zhí)行官奧博穆前不久表示,集團將暫時推遲在東歐建設第四家電池工廠,原因是當前歐洲市場電動汽車需求低于預期,其訂單量銳減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前三季度,特斯拉在歐洲的銷量增速高達95.2%,遠高于同行,這也使得特斯拉超過日產(chǎn)、沃爾沃汽車,一躍成為歐洲乘用車市場第九大車企。如果特斯拉繼續(xù)保持這樣的增速,那有望追趕排在其前面的福特、名爵,并向?qū)汃R、豐田等發(fā)起挑戰(zhàn)。而特斯拉Model Y也擊敗所有其他電動車型和燃油車型,成為前三季度歐洲*暢銷的車型。
美國:“價格戰(zhàn)”傷害大,車企推遲投資
美國考克斯汽車咨詢公司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23年第三季度,美國純電動汽車銷量達到31.3萬輛,*超過30萬輛,創(chuàng)歷史新高,且在美國新車中的市場占有率達到7.9%。今年1~9月,美國純電動汽車總銷量為87.3萬輛,同比增長49%。該公司預測,2023年全年美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將*突破100萬輛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目前美國市場在售的純電動車型已經(jīng)超過50款,而且還在不斷增加之中。值得一提的是,與歐洲市場一樣,美國電動汽車市場也是以純電為主,前三季度插混車銷量約為20萬輛。
從品牌表現(xiàn)來看,今年前三季度,特斯拉在美銷量達到49.35萬輛,同比增長26%,市占率為56.5%,雖然低于2022年全年的64%,更低于2020年全年的70%,但依然處于領跑地位。
美國純電動汽車市場上第二大暢銷品牌是通用汽車旗下雪佛蘭,今年前三季度銷量為4.95萬輛,同比大漲125%,銷量幾乎都來自雪佛蘭Bolt EV及其衍生車型Bolt EUV,不到3萬美元的售價是其銷量暴漲的重要原因。銷量排名第三的是福特,前三季度銷量接近4.7萬輛,同比增長13%,F(xiàn)代汽車緊隨其后,前三季度銷量同比增長67%,達到4.1萬輛。
另外,在美國純電動汽車市場,多個品牌前三季度銷量在3萬輛左右:其中,寶馬31043輛,同比大漲266%;梅賽德斯-奔馳29686輛,同比大漲339%;大眾汽車27155輛,同比大漲145%?梢,傳統(tǒng)車企正在發(fā)力并逐步蠶食特斯拉的市場份額。此外,在特斯拉降價的壓力下,福特、菲斯科、Lucid等車企也紛紛降價!皟r格戰(zhàn)”也帶動美國電動汽車平均售價下降。今年9月,美國電動汽車的平均售價降至50683美元,較去年同期的65000美元下降了超過1/5。不過,車企為了銷量犧牲利潤,也使得其業(yè)績“很受傷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美國電動汽車銷量增速放緩讓不少車企憂心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第三季度美國電動汽車銷量為31.3萬輛,同比增長49.8%;而2021年和2022年同期,這一數(shù)字約為75%。與此同時,美國電動汽車的庫存水平也在上升,在經(jīng)銷處周轉(zhuǎn)的時間比以往更長。為此,通用汽車前不久確認放棄從2022年至2024年中期在北美累計生產(chǎn)40萬輛電動汽車的計劃;福特宣布推遲12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投資計劃。
全球20強,中國車豪取15席
2023年前三季度,得益于降價提振銷量,在全球新能源暢銷車型榜單上,特斯拉Model Y依然以碾壓之勢排在*位,銷量接近90萬輛。特斯拉另一款車型Model 3位居第三,與亞軍比亞迪宋(純電+插混)的差距并不算太大。Model Y與Model 3這兩款車型占到特斯拉前三季度交付量的96.5%。
再看比亞迪,前三季度全球電動車型銷量20強榜單中,僅比亞迪就占了7席,除了宋,還有秦Plus、元Plus(海外名Atto 3)、海豚、海鷗等多款車型上榜。除了在國內(nèi)熱銷外,今年比亞迪加快了“出!辈椒ァT10月底的東京車展上,比亞迪還攜元Plus、海豚、海豹等車型亮相,其中海豹將于2024年春季在日本上市,也是比亞迪第三款在日本上市的乘用車。此外,比亞迪重啟的騰勢品牌首款車型騰勢D9市場表現(xiàn)也不錯,同樣進入了20強榜單,且近來連續(xù)多月銷量破萬輛。
而昔日的中國“國民神車”——五菱宏光MINIEV在榜單中的排名降至第8,這款車對于上汽通用五菱來說是不可多得的主力車型,好在上汽通用五菱另一款純電小車五菱繽果迅速“補位”,在榜單中排名上升至第13。五菱繽果銷售火爆,從今年3月上市到9月底,累計銷量突破12萬輛;官方*新數(shù)據(jù)顯示,該車10月銷量為2.6萬輛,勢頭強勁。另外,榜單上另一款純電小車長安Lumin表現(xiàn)也不錯。
廣汽埃安銷售勢頭良好,旗下Aion S和Aion Y車型都躋身榜單前十。此外,憑借插混車在中國市場的熱銷,理想汽車旗下兩款車型L7和L8都進入榜單20強榜單。整體來看,前三季度全球電動車型銷量20強中,中國品牌車型就占了15席,這是此前從未出現(xiàn)過的景象。
外資品牌中,除了特斯拉的兩款主力車型之外,就只有大眾ID.4、大眾ID.3、奧迪Q4 e-tron三款車型“榜上有名”了。其中,大眾ID.4和大眾ID.3的降價,極大提振了這兩款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,但虧損也隨之增加。據(jù)了解,大眾ID.3計劃在明年*季度改用磷酸鐵鋰電池,以降低成本。
品牌篇
“雙超”斷層*,埃安躍升季軍
今年前三季度,憑借多款熱銷電動車型,比亞迪在中國乃至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穩(wěn)居冠軍寶座。財報顯示,比亞迪今年前三季度的電動汽車銷量超過200萬輛,同比增長76%。銷量飆升也推動比亞迪的營收和凈利潤“水漲船高”:今年前三季度,比亞迪實現(xiàn)營收4222.75億元,同比增長57.75%;實現(xiàn)歸母凈利潤213.67億元,同比增長129.47%,令一眾同行羨慕不已。在比亞迪的銷量中,海外銷量的增速異常突出,多家機構分析認為“出!币呀(jīng)成為比亞迪新的增長極。
特斯拉以132.4萬輛的累計銷量排在第二位,主要依靠Model Y與Model 3兩款主力車型。進入今年以來,特斯拉多次掀起“價格戰(zhàn)”,推動Model Y銷量猛漲。不過,降價策略對利潤造成了影響,特斯拉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下滑至17.9%,低于上一季度的18.2%,更低于去年同期的25.1%。為此,特斯拉近期又有了提價保利潤的跡象。
除了比亞迪和特斯拉“雙超”形成斷層優(yōu)勢外,其他車企之間的差距并沒有那么大,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。其中,廣汽埃安躍升至第三位,而去年同期其在排行榜中排名第8,今年上半年排名第5。埃安排名穩(wěn)步上升,主要依靠Aion S和Aion Y這兩款暢銷車型。作為脫胎自傳統(tǒng)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品牌,埃安的成功也為行業(yè)提供了一個樣板。整體來看,品牌銷量20強榜單中,中國品牌共占據(jù)8個席位。
德系品牌也在積極推進電動化轉(zhuǎn)型。例如,梅賽德斯-奔馳的目標是到2025年,電動汽車占到其全球銷量的50%,且每款車型都提供純電版本;寶馬則預計到2026年,純電動車銷量將占到集團全球銷量的1/3,且今年純電動車已經(jīng)成為寶馬銷量增長的一大動力。毫不意外,寶馬、大眾、梅賽德斯-奔馳均躋身榜單前十,奧迪也打進榜單20強。
值得一提的是,另一家歐洲車企Stellantis集團旗下的Jeep和標致兩大品牌雙雙擠進榜單末尾。Stellantis近期在電動汽車領域動作頻頻,前腳與零跑汽車官宣合作,有意采用零跑的技術來提振其電動產(chǎn)品陣容,后腳又與寧德時代達成了在歐洲的磷酸鐵鋰電池供應協(xié)議。
本站部分內(nèi)容屬轉(zhuǎn)載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特此聲明!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
相關新聞
最新資訊
最新產(chǎn)品
最新粉末冶金企業(yè)
關于我們|廣告服務|會員服務|網(wǎng)站建設|付款方式|聯(lián)系我們 | 網(wǎng)站地圖|友情鏈接
版權所有:杭州極點科技有限公司地址:杭州市下城區(qū)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樓4樓 郵編:310004
服務熱線:0571-8513281985235193傳真:0571-85235193 客服QQ:496617775客服MSN:pmbiz1@hotmail.com
聯(lián)盟網(wǎng)站:硬質(zhì)合金商務網(wǎng) 、粉末冶金人才網(wǎng)、粉末冶金書庫、注射成形網(wǎng) 、中國粉體網(wǎng)、粉體行業(yè)網(wǎng)上展、粉末冶金網(wǎng)上展
ICP證:浙B2-20100325
免責聲明:本網(wǎng)發(fā)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本網(wǎng)不保證該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視頻、音頻、數(shù)據(jù)及圖表)全部或者部分內(nèi)容的準確性、真實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時性、原創(chuàng)性等。相關信息并未經(jīng)過本網(wǎng)站充分證實,不對您構成任何建議,據(jù)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